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综合新闻

80后东北作家出道十年,成为了可以跟国际对话的

来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08


撰稿:Jay

校对:LIT.CAVE编辑部

配图:Online

2010年,郭敬明出版了《幻城》之后的第二部玄幻小说,那是他出道十年的纪念作品。同是这一年,一位银行职员在20多天里,写完了他的处女作。

这个看上去有点偏瘦的,戴着一副眼镜的男子,自从大学毕业于法律系之后就在银行里工作,倘若没什么意外,如此安然度过一辈子就是他的人生。他叫双雪涛。

对于双雪涛来说,这种日常生活却是一种精神折磨。大学毕业之后,工作比较安逸,家里一切想要他达到的,他基本上都达到了。

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时刻。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极其扁平,他的人生,就放在一纸档案里,拎起来就能拿走。

一天,他读了王安忆的《小说家的十三堂课》,里面说到「小说是用现实材料搭成的另一个世界」,他开始幻想,自己也可以搭建一个完全幻想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他的青春,有玄幻传奇和民间人物,更有他对现实生活的观察。

于是,白天上班,按部就班地处理事务,晚上回到家,就把自己想象成独立王国的国王。二十过半的双雪涛,在那个年纪的表达欲特别旺盛,每天最盼望是下班后回家写一会儿字。

写作成了他唯一很享受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是生活的「救生梯」。

双雪涛平日的爱好是书和电影,有时候会给杂志写影评。在他的记忆中,自己从小没有什么理想,要说有理想,也只是考试升学而已。小时候的双雪涛喜欢读金庸,也喜欢汪曾祺,但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当作家。


时间拉回2010。

那年,双雪涛的同龄人——「80后」渐渐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这些人带着跟前代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踏入社会,网络世界正成为流行文化的「新大陆」,年轻的声音不断冲击着以传统媒体为地盘的主流话语,而在众多领域中,文学成了第一个突破口。

跟双雪涛同样生于1983年的,有一位作家,叫郭敬明。

21世纪初,郭敬明和韩寒先后从作文比赛出道,他们以各自叛逆的姿态,一夜之间成为了偶像作家。

郭敬明在上海建立「最世文化」商业帝国,旗下有落落、笛安、安东尼、消失宾妮、恒殊等签约作家。2010年,第二届「THENEXT·文学之新」如火如荼,张抗抗、刘震云、曹文轩等作家担任评委,50万现金预付版税为冠军奖励。

在无数文艺青年眼中,「文学」成了他们向往至极的梦想,而郭敬明本人,便是这样一个梦幻的化身。

同时,高一退学却出版代表作《三重门》的韩寒,这2010年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封面,那时,他博客上嬉笑怒骂的杂文,让当时苦于应试教育的年轻人看到了青春的另一种可能。

在郭敬明韩寒的带动之下,「文学」以一副年轻的面貌流行起来,青春文学虽然在80年代以来一直是畅销的类型读物,但似乎从未这样被大规模地商业运作。根据2010年的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虚构类图书畅销榜单上,《小时代2.0》和《独唱团》分别占一二。


然而在中国东北,双雪涛身处的沈阳市,才经历了一场巨大转变。

20世纪90年代初是铁西区从计划向市场转型的时期,这个曾经在50年代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工业区,全区数千户工业企业,五分之四停产、半停产,30万工人近一半下岗放长假,而双雪涛的父母也在下岗潮中失业。

当时铁西区被称为全国最大的「工人度假村」。那时候有个说法,站在沈阳最高的观景台彩电塔上往下看,「往北都是当官的,往南都是种地的,往东都是做生意的,往西都是下岗的」。

西边,就是曾经的城市荣耀——铁西区。

21世纪初,铁西老城区启动「东搬西建」,数百家企业迁往新区,老铁西区由于离市中心近,区位优越,在工厂搬走后,房地产商纷纷在此拿地开发,当年烟囱林立、污染严重的铁西区,环境品质终于得到提升,2008年更是获得了「全球宜居城区示范奖」。

家乡的重振发展与人事的变迁,让双雪涛收起了青春期的叛逆,准备安稳地经营自己的人生。虽然对于他来说,这并不意味着成长,他知道,这样的稳定生活,是父母用大半生的艰辛换来的。

自从父母下岗,他们一家拮据度日,有一段时间因为家里「动迁」甚至住在工厂。他后来的短篇小说《无赖》便是以那段回忆为背景写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