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综合新闻

临床药学|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

来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3-11

  关于他汀类药物你了解多少呢?你是否知道他汀类药物的作用呢?临床上,医生们常用他汀类药物来降低心血管事件、保护心脏,可以说该药物应用得非常普遍了。然而近年来,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也引起了广大医师和患者的关注,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起过来看看吧。

  在各种指南中,如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欧洲糖尿病学会(EASD)和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均明确尽早应用他汀类药物。2013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所有下列糖尿病患者,无论基线血脂水平如何,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使用他汀类药物:(1)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2)没有心血管疾病,但是年龄超过40岁并有≥1项心血管疾病(CVD)危险 因素(早发性CVD家族史、高血压、吸烟、血脂紊乱、蛋白尿)。

  2016年ADA指南指出,若无特殊禁忌证,所有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予以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与药物应用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屡见报道,正确认识和处理他汀类药物应用中的不良反应非常重要。他汀类药物的安全主要涉及到癌症风险、肾脏损害、新发糖尿病风险、肝脏损害和肌病等5个主要问题,2014年国内专家针对目前他汀类药物主要安全性问题及其处理对策达成共识,刊登于2014年第11期《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他汀类药物应用与新发糖尿病的问题是内分泌医生非常关注的问题。2012年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血糖异常和新发糖尿病的说明;2012年欧洲药品管理局药物警戒工作组亦决定,所有在欧盟上市的含有他汀类药物的药品信息中应提出警告,在产品信息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增加新发糖尿病为常见的不良反应。2013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修订他汀类药品说明书的通知中,也要求所有他汀类药物说明书加入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关信息。

  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但其发生率在临床试验中报道不一。对13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进行的一项荟萃分析,包括了例无糖尿病参与者,平均随访4年。共有4278例新发糖尿病患者,其中2226例发生于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另2052例发生于对照组,他汀类药物治疗组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9%。将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5种他汀类药物的相关临床试验单独进行分析,均显示有新发糖尿病增加的风险,表明此现象为他汀类药物的类效应;亲水性他汀类药物和亲脂性他汀类药物在新发糖尿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观察到基线年龄与新发糖尿病风险增加强相关。

  2016年5月在JGenInternMed上刊登了CastroMR的一项研究,主要评估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对于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空腹血糖正常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及总体病死率的影响。该研究使用美国Mayo临床研究院电子医学数据库,共纳入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前来就诊并从2005年1月1日开始随访的成年患者共例,平均随访6年。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使空腹血糖正常组和IFG组糖尿病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9%和24%;但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使空腹血糖正常组和IFG组总体病死率分别下降30%和23%。

  这提示,无论是糖耐量正常人群还是IFG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会导致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增加,但其生存率获益更为明显。尽管如此,我们在临床使用他汀类药物时,一定要注意血糖的变化,对于用药后血糖升高比较明显的患者一定要慎重,必要时调整用药品种。由于在老年人群中他汀类药物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比在年轻人群中高,特别是使用对血糖代谢可能有潜在影响的高剂量或强效他汀类药物时,需要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由于糖尿病是心脑血管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基础,因而糖尿病患者更需强化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尽管在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如肝脏损害和肌病,但这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不良反应,药后还需密切观察。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会导致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增加,但其生存率获益更为明显,总之各有利弊吧,患者应自己权衡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