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综合新闻

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副中心首家博物馆感受千年

来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9

您有多久没去博物馆了?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北京城市副中心首家博物馆——通州区博物馆推出“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主题活动,将有特色的展览送进社区,同时邀请更多社区居民走进博物馆,通过一件件珍贵的藏品,感受这座千年古城的悠悠历史。

通州区博物馆共有2000多套藏品,将近6万个单件,涉及石刻、瓷器、陶器、契约、铁器、匾额以及印记城砖等多门类。其中不乏珍贵文物,诸如全国独一份的军粮经纪密符扇,还有见证了八国联军入侵的燃灯塔风钟、乾隆三十八年的金砖以及大量不同形制的石刻等,无一不在述说通州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丰富的文物馆藏见证着这座历史古城发挥军事重镇、漕运枢纽、对外交往等方面重要的历史作用。一座馆浓缩一座城,走进通州区博物馆,一起见证两千年古县变身城市副中心新城。

历史古城?通州因“路”而生 还建有长城

一进通州博物馆展厅,一副《蓟襄驰道示意图》迎面可见。这张图展示的是蓟襄驰道穿通州旧城以北而过,这条古道是秦时所建位置最北也是最早的“国道”,跟如今的京哈高速基本重合,是秦朝中央遥控辽东地区的交通动脉。通州区博物馆馆长郑旭升说:“在人类历史上,交通路线的开辟向来与人类的活动相生相伴,其中又以陆路交通的发祥最为久远,秦始皇所修蓟襄驰道是通州城得以延续千年历史的基础。”

《蓟襄驰道示意图》

“提到蓟襄驰道,不得不提它的前身燕山南麓大道。”首师大历史学院副教授、首师大北京文化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王铭说。自有记载以来,蓟城(今北京)便有四条交通干道沟通四方:西北居庸关大道,东北古北口大道,西南太行山东麓大道,东方还有一条连接蓟城与渤海湾的山海关大道,即燕山南麓大道。

“北路饶长风,方舟成奄泊。迟迟通路亭,弥弥活水曲。”这首明代王问的《杨村驿与镇山秉烛言怀》五言诗中提到的“北路”,便是指燕山南麓大道,在这条大路上坐落着新莽时期的“通路亭”即西汉时期称为“路县”,东汉时期称为“潞县”正是今通州。

亘古至今,城市的发展与两个重要因素密不可分,一是水源,二是交通。北京小平原的几大水系汇聚于此形成通州的母亲河潞水,为这座城的诞生奠定了基础。通州临水而建,因“路”而生,这也是通州最早以路县为名的原因。王铭说,这四条干道不仅是今北京城的前身蓟城形成的根本条件也是通州地区得以持续发展、历久不衰的重要基础。

清晰讲述通州历史的,还有通州博物馆珍藏着的93合墓志。其中,历史价值最高者当属1983年于通州土桥砖瓦厂施工中出土的唐代孙如玉墓志。眼前的墓志艾叶青石制,正方形,边长47厘米,志盖四角线刻牡丹花朵,四坡面线刻十二生肖;志底四角刻“X”纹,内饰云纹。楷体墓志铭文言:“魂埋潞川,东有潞河通海,西有长城蓦山,南望朱雀林兼临河古戍,北有玄武垒至潞津古关,并是齐时所置……”

“这段志文告诉今人,今通州城是北齐所建,今域内曾筑有北齐长城,今北运河唐时已称潞河并明确其走向。这对研究今通州区历史地理、北齐长城走向提供了历史证据,填补了通州城变迁、北齐长城记载的空白,十分珍贵!”郑旭升说。

不走进博物馆还不知道,通州居然也有长城。

郑旭升介绍,馆藏唐代公孙封墓志,以及清代刑科给事中雷应禹墓志铭文均见证了北齐长城的存在。

北齐土长城遗址位于通州永顺镇窑厂村,始建于天保年间(551年-55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据推断,古时应高7至8米,今残高4至6米,宽处13米,窄处近9米。

据史料所载,南北朝时期,公元550年北齐建立,建都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公元577年被北周所灭。北齐领地南与萧梁对峙,西同西魏、北周抗衡,东有渤海屏障,惟北惧柔然、契丹侵犯,于天保八年(557年)自昌平长城向东南依河而筑修起一条夯土长城,傍温榆河、潞河,经顺义、通州、武清,直至天津海河。隋统一后,长城失去了防御作用。明初开始,通州居民骤增,建房甚多,附近居民取土长城熟土烧砖。有窑工在土长城上建房成村,才保存下此处一段长城遗址。

上一篇:国际博物馆日丨看!它们又出来圈粉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