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综合新闻

从灾区少年到“紫金山英才” ——南京大学药学

来源: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7-07

  在2021江苏资本市场峰会上,有一位年轻的创业者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作为青年科创企业家,江苏君隽科技执行董事程宇豪分享了自己对于科技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看法。

  1994年出生的程宇豪正在南京大学攻读药学博士。还是学生的他,不仅有着一连串闪闪发光的学术成果,还以自己的研究为基础,创立了多家皮肤护理产品企业,收获了紫金创投等机构参投的数百万元种子轮及天使轮投资。不久前,他更是入选了南京市发布的“紫金山英才计划”。

  从学生到创业者,身份的切换过程中,程宇豪对科学研究到成果落地的理解正一点点加深。

  汶川地震灾区走出的学术青年

  中国及PCT专利10余项,在《自然·通讯》《药学进展》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篇、被引近600次、两篇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名录,一项研究成果获2020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一等奖……这一连串学术成绩,是程宇豪过去9年刻苦学习的注脚。

  2012年,程宇豪因高中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被保送至南京大学化学系专业。本科毕业后,他继续留在本校攻读药学博士。一路走来,天资聪颖的程宇豪却始终扎根在这两个“冷门”的行业,与他少年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

  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无法抚平的伤痕。地震发生时,程宇豪正在四川绵阳读初二。“学校当时作为临时救灾点,收治了大批伤员。亲眼目睹这样的场景后,当时我就暗暗决定,以后一定要做一些能够‘救死扶伤'的事情。”

  因此,尽管被保送到了化学系,但程宇豪在刚刚进入校园后就申请加入了南京大学药物开发研究所,从事癌症治疗、创面修复等领域新型药物制剂的研发和转化工作。

  “那个时候实验室离上课的校区很远,我每天耗在往返通勤上的时间就要两个多小时。但一想到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就乐此不疲。”程宇豪说。

  这一坚持,就是9年的时间。9年里,程宇豪从一个初入大学的本科生,变成了一个学术基础扎实的在读博士生,又成为了一家医疗行业企业的创始人。年少时立下的誓言,他正一点点实现。

  “灵光一闪”,登上《自然》子刊

  《自然·通讯》作为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的子刊,发表的文章在行业中广受关注。而在本科就读期间,程宇豪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这一刊物上发表了有关“自供氧光动力治疗”的相关研究成果。

  所谓“自供氧光动力疗法”,是指在传统皮肤癌的激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通过某种药物制剂的添加,使得原本药物的吸收效果获得大幅提升。在当时,程宇豪提出的这一方案可以将皮肤癌药物治疗的效果提高10倍以上,且在国内、国际均为首创。

  “我们开发的自供氧光动力疗法是在原始创新基础上所做的一种组合性创新。”程宇豪很谦虚。但这种神来之笔般的组合,却是大量重复实验中,量变到质变的积累。“常用的光动力药物治疗是消耗氧气,而人造血液这一常用制剂则能造氧。如果这两者能有效组合,是不是会产生奇效?”提起当时的“灵光一闪”,程宇豪用“疯狂”两个字形容当时的自己。

  在经过反复试验后,他的这一想法被证明行之有效,很快形成了研究成果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靠着这项研究,程宇豪为南京大学拿回了首个“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目前,这一研究成果已经在北京友谊医院的相关科室中进行临床使用,且治疗范围从皮肤癌进一步扩展到了糖尿病慢性创面的修复。在这一领域领先的研究壁垒,也成为程宇豪今后创业路上的一道“护城河”。

  “惊险一跃”,踏上创业之路

  程宇豪所在的南京大学药物开发研究所是省内知名的科研成果转化实验室。耳濡目染下,他也想着通过将科研成果落地的方式来获得现金流,从而反馈研究的发展。

  马克思说,从商品到货币是一次“惊险的跳跃”。一项前沿学术结果想转化为可以实践应用的产品,过程同样艰辛。

  “我虽然一直想让我的研究成果能够实际应用、产生更大影响,但是此前从没有过创业的经历,多少还是有些迷茫。”程宇豪认为,科学研究是解决行业的前沿问题,而落地的产品却是要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中间的屏障需要一层层打通,对自己身份的认知也需要及时转变。